甲鱼,学名鳖,俗称水鱼、团鱼和王八等。鳖肉具有鸡、鹿、牛、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鳖肉不但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而且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滋补珍品,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甲鱼的功效
甲鱼肉性平、味甘;归肝经。甲鱼具有滋阴凉血、补益调中、补肾健骨、散结消痞等作用,可防治身虚体弱、肝脾肿大、肺结核等症。
在中国很早以前的记载中就有“鳖可补痨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鳖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唐.孟诜:妇人漏下五色,赢瘦,宜常食之。《随患居饮食谱》:鳖甘平,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宜蒸煮食之。
甲鱼的营养成分:
鳖肉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铜、维生素D等营养素。因鳖的种类和生活地区的不同,其营养成分不尽完全一致。据分析,每百克鲜鳖肉一般含:水分73-83克,蛋白质15.3-17.3克,脂肪0.1-3.5克,碳水化合物1.6-1.49克,灰分0.9-1克,镁3.9毫克,钙1-107毫克,铁1.4-4.3毫克,磷0.54-430毫克,维生素A13-20国际单位,维生素B10.02毫克,维生素B20.037-0.047毫克,尼克酸3.7-7毫克,硫胺素0.62毫克,核黄素0.37毫克,热量288-744千焦耳。鳖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占75.43%,其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占32.4%,是牛肉的6.54倍,罗非鱼的2.54倍,铁等微量元素是其他食品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名医别录》:鳖肉有补中益气之功效。
《本草纲目》:鳖肉有滋阴补肾,清热消淤,健脾健胃等多种功效,可治虚劳盗汗,阴虚阳亢,腰酸腿疼,久病泄泻,小儿惊痫,妇女闭经、难产等症。
《日用本草》:鳖血外敷能治面神经,可除中风口渴,虚劳潮热,并可治疗骨结核。鳖血含有动物胶、角蛋白、碘和维生素D等成份,可滋补潜阳、补血、消肿、平肝火,能治疗肝硬化和肝脾肿大,治疗闭经、经漏和小儿尺癫等症。鳖胆可治痔漏。鳖卵可治久痢。鳖头焙干研末,黄酒冲服,可治脱肛。鳖的脂肪可滋阴养阳,治疗白发。
现代科学认为,鳖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微量元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有养颜美容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关知识点
马步鱼 | 鲜贝 | 海肠 | 海螺 | 梭子蟹 | 海苔是紫菜吗 | 毛蚶 | 泥鳅 | 生蚝 | 基围虾 | 象拔蚌 | 虾爬子 | 竹蛏 | 海鞘 | 帝王蟹 | 大闸蟹 | 牡蛎 | 水产 | 扇贝肉 | 鳝鱼 | 花甲 | 龙虾 | 蛤蜊 | 虾肉 | 蟹肉 | 肉类 | 禽蛋类 | 圆尾鲎 | 海星怎么吃 | 河蚌 | 柴鱼 | 海胆 | 海草 | 泥鳅的做法 | 淡菜 | 深海鱼有哪些 | 香螺 | 巴鱼 | 吞拿鱼 | 马鲛鱼 | 鳊鱼的做法 | 红鲷鱼 | 煅牡蛎 | 海瓜子 | 花蛤 | 花鲢鱼 | 花蟹 | 河蚌怎么杀 | 河蚌怎么做好吃 | 河蟹 | 河蟹的做法 | 河蟹死了能吃吗 | 红烧甲鱼的做法 | 红烧鳝鱼 | 红烧甲鱼的做法 | 花蛤蜊 | 花甲汤 | 花甲怎么洗 | 花螺的做法 | 基围虾是海虾吗 | 锯缘青蟹 | 金鲳鱼 | 蓝鳍金枪鱼 | 龙鳕鱼 | 明太鱼 | 泥螺 | 青蟹 | 鲭鱼 | 鲨鱼 | 鲟鱼 | 怀孕可以吃蛏子肉吗 | 臭桂鱼 | 海鲈鱼 | 河蚌能吃吗 | 河蚌肉的做法 | 河蚌汤 | 鳎目鱼 | 糖醋鳊鱼的做法 | 炭烧生蚝的做法 | 文蛤 | 虾皮补钙吗 | 虾皮的功效 | 虾皮怎么保存 | 虾皮的热量 | 阳澄湖大闸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