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示,人是由水组成的生命体,人没有水就难于生活,水是维持身体达成酸碱平衡的重要依据。刚身为人父人母的你们,宝宝脱水怎么护理呢?宝宝出现脱水状态是需要各位家长及时发现和治疗的。 宝宝脱水怎么护理首先要认识脱水症,特别是轻一中度脱水,就能及时治疗。 对轻度脱水来说,可采用口服补充液体的方式。最好的补液饮料是家庭自制米汤。米汤的制作方法:先煮沸一升的开水,然后倒入一碗米,再煮沸5~10分钟,直至水变为稀糊状。将煮好的米汤倒入容器内,加入一汤匙的糖和盐。待稀糊状液体变凉至室温时,米汤就制作好了。 到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也是纠正脱水的好方法之一。对于较大的儿童,也可饮用超市出售的含电解质和糖分的饮料。由于这些纠正脱水的液体味道不好,孩子不愿接受。应采用少量多次服用的办法。如果婴儿服用后出现呕吐,就从少量开始,每次10~15毫升,每15~30分钟一次。待婴儿能够耐受后,再加到每次30毫升、60毫升。如果婴儿继续腹泻,就不需限定孩子服用的总量。 补充液体的关键是均匀、慢速。特别是小婴儿患者.有时为了调整饮用液体的速度,可将液体浸到毛巾内,再让婴儿吸吮毛巾。大于1岁的幼儿还可采用吸吮冰棒的方式。 如果经过家庭补液治疗以后的效果不满意,已经发展到了中一重度脱水,或是引起脱水的因素持续存在,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医生的指导,必要时接受静脉输液。静脉补液是将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钾等按比例混合,根据脱水程度,调整补液速度和补充量。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静脉输液纠正脱水仍然要遵循均匀慢速的原则。不是1~2小时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一般静脉输液都要采用住院的方式或留院观察的方式。 宝宝脱水的原因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它具有构成全身的组织、调节体温、促进机体各系统新陈代谢等各种作用。正常新生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80%,12个月时占70%,2—14岁时占65%,而成人占60%。所以,年龄越小新陈代谢越旺盛,故对水的需要量也就越大。因摄入量不足或因腹泻、呕吐等原因,使体液减少,称为脱水,也称脱水。宝宝脱水的原因主要分入量不足和出量过多两种情况。 (1)入量不足 正常的婴儿每天对水的需要量为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升。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水量逐渐减少,到了14岁左右,一般每千克体重每天仅需30~40毫升。所以,小儿由于摄入水分不足,易引起脱水。父母有时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突然发热(热度可达39℃~40℃),这种高热可无其他原因,婴儿的情况良好,反应也正常,这种情况在热天比较多见。这种突然高热的原因,可能就是摄食水分不足或者是乳液中蛋白质过高(喂奶粉或牛奶的婴儿多见),也就是所谓的“脱水热”。此种情况,只要补充水分,热度很快就会退去,所以不必惊慌。另外,因为某些疾病,使小儿吞咽困难或昏迷不能进食等情况均可引起脱水。 (2)出量过多 因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出血以及皮肤较大面积损伤或烧(烫)伤,使体液不断地渗出等原因均可引起脱水。另外,小儿因发高热,也可使体内水分损失过多。一般情况下,体温每上升1℃,人体内的水分就会损失约10%。对婴儿来说,假如体温升高4℃时,将从他的皮肤和肺呼吸蒸发掉420毫升的水(婴儿以300毫升作为正常蒸发值),若此时再因病而拒食,又无法补充水分,就会出现脱水。一旦小儿出现脱水,常表现为口渴,体重减轻,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减退,前囟门和眼眶下陷,口唇等黏膜干燥,腹部凹陷,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和尿量减少。根据体重减轻量和临床表现,脱水可分为轻中重3度。体重减轻5%以下为轻度脱水;损失6%~10%为中度脱水;损失11%~15%为重度脱水。按脱水的性质可以分为低渗性脱水,中渗性脱水和高渗性脱水3种。区分的主要依据是血钠的测定结果,若血钠低于130mmol/L者为低渗性脱水;高于150mmol/L者为高渗性脱水;介于两者之间者为中渗性脱水。营养正常、腹泻持续时间不长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多数秋季腹泻患儿,常呈中渗性脱水;腹泻日久、营养情况差的患儿,易发生低渗性脱水:发高热、大汗、小婴儿蛋白质过量,同时伴有摄入水分不足,较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脱水是宝宝的一个正常的生理反应,而对于这需要的是家长们对脱水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及时的进行治疗。 精彩推荐: |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