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护理注意事项
收藏小儿捏脊疗法对一些小儿慢性疾病有着良好的疗效。但当小儿出现如感冒、急性腹泻等急性疾病时,不适宜行捏脊疗法,需清除病邪后才能行捏脊疗法。
小儿捏脊疗法主要是通过捏提等按摩手法作用于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总督一身阳气,膀胱经为脏腑背俞穴所在,通过捏脊刺激督脉和膀胱经之气,可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的目的。该疗法比较适合应用于小儿脾胃虚弱所引起的疳积、消化不良、厌食、慢性腹泻、呕吐、便秘,或者肺气虚引起的慢性咳嗽、哮喘缓解期等慢性疾病。
对于健康的孩子,捏脊可使其五脏六腑功能更快地趋于完善,并可通过提升其脏腑功能和加强全身气血运行间接达到增智的效果。此外,对于小儿的一些怪癖如特别胆小、爱哭,咬指甲,脾气暴躁等也有明显改善的效果。实验室检查也证实,捏脊可提高小儿的免疫功能。
没有医生指导不宜自行捏脊
由于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而无副作用,越来越多年轻妈妈们爱在家里自行给孩子行捏脊疗法。专家教授表示,小儿脏腑娇嫩,容易损伤,需经过专科医生辨证及培训、指导后才可在家中给小儿捏脊,正确的操作手法尤其重要。
据介绍,婴儿必须在会翻身自行俯卧时才可以给予捏脊疗法,若婴儿太小,就强行将其行俯卧位,可能造成婴儿不必要的扭伤,甚至在捏脊过程中出现窒息。此外,不同年龄段对手法及力度等要求不同,还有根据治疗疾病和增强体质等要求的不同,小儿捏脊的手法及频率也不一样。如在捏脊过程中,每捏3次提一下,称三捏一提”;每捏5次提一下,称五捏一提”,也有单捏不提者。论刺激强度,三捏一提”最强,而单捏不提则最轻。若以预防保健为主的小儿捏脊一般为每日一次,每次三至五行,可五捏一提”,亦可单捏不提;若以治疗脾胃虚弱等疾病为主则一般为每日一至二次,每次八至十行,根据病情需要可选三捏一提”或五捏一提”。捏脊时,最好是晨起时或晚睡时捏脊,不要在饭后一小时内捏脊,不要在小儿哭闹或睡着时捏脊。
1、时段:捏脊在早晨起床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疗效较好。捏脊前要露出整个背部,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松。
2、温度:捏脊时室内温度要适中,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手部要温暖,手法宜轻柔、敏捷,用力及速度要均等,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3、时间:每次捏脊时间不宜太长,以3~5分钟为宜。
4、手法:①开始做时手法宜轻巧,以后逐渐加重,使小儿慢慢适应。 ②要捏捻,不可拧转。 ③捻动推进时,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5、年龄:捏脊疗法适于半岁以上到7岁左右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皮肤娇嫩,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肤破损;年龄过大则因为背肌较厚,不易提起,穴位点按不到位而影响疗效。
6、禁忌:宝宝背部皮肤有破损,患有疖肿、皮肤病。
相关知识点
婴儿抚触 | 婴儿抚触护理作用 | 婴儿头部按摩手法 | 胸腹部按摩 | 手部按摩 | 脚部按摩 | 婴儿操 | 捏脊 | 小儿推拿 | 捏脊护理步骤 | 捏脊护理作用 | 捏脊护理要点 | 小儿推拿护理步骤 | 小儿推拿护理作用 | 小儿推拿护理要点 |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 婴儿健身操 | 婴儿抚触的好处 | 小儿感冒推拿 | 小儿咳嗽推拿
相关文章
相关词条695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 | 婴儿喂养 |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 婴儿吐奶严重怎么办 | 宝宝肚子胀气怎么办 | 婴儿大便颜色 | 宝宝拉肚子有泡沫 | 婴儿打嗝 | 婴儿吃奶量 婴儿呕吐 |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 宝宝长牙发烧怎么办 | 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 | 婴儿抚触 | 婴儿发烧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 辅食100款 | 宝宝发烧38度怎么办 | 幼儿急疹 | 婴儿辅食食谱 | 睡眠不好如何调理 | 婴儿睡眠 | 宝宝晚上睡觉哭闹 | 婴儿奶癣 | 宝宝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 小孩发烧39度怎么办 |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 小儿支气管炎 | 母乳喂养的好处 |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 厌奶期 | 婴儿米粉 | 婴儿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 宝宝过敏性皮炎 | 断奶方法 | 小儿肺炎 婴儿鹅口疮 | 诺如病毒 | 小儿推拿 | 疫苗接种时间表 | 乙肝疫苗 | 五联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脑疫苗 | 婴儿枕头 | 婴儿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