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是我们经常听说的一个症状,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伤口感染导致的,但有些父母发现自己出生不久的孩子也有这样的症状,这可急坏了不少父母,按理说孩子平时都受到很好的保护,应该是不会受伤的。那么,四六风的病因有哪些?哪些是四六风的症状? 四六风的症状本病潜伏期一般为风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咀嚼肌痉挛所致)。在病的早期,病婴表现为想吃而不能吃,故烦躁不安,啼哭不止;继而由于面肌痉挛致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而出现苦笑面容,再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全身抽搐。此过程在新生儿发展甚快,多在24小时内完成。抽搐严重则呈角弓反张,甚至频频窒息,膀胱及直肠痉挛,可致尿潴留及便秘。一般神智清醒,无发热或只有低热,发热高者可能由于并发症或严重抽搐所致,预后均较严重。 新生儿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肚脐部位,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的一种痉挛性的疾病,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的疾病。新生儿破伤风早期的症状主要就是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如果用压舌板压折时用力巨大,或者张口会越困难的情况,以后逐渐发展可以出现牙关紧闭、面肌紧张,口角上签呈苦笑面容,并且有阵发性双拳紧握,上肢过度屈曲,下肢山指呈现,角弓反张的状态。呼吸机和喉肌出现痉挛可以引起青紫窒息。痉挛发作的时候,患儿神志清楚为本病的特点。 新生儿破伤风会有潜伏期,一般是在3-14天,较多情况为4-7天,潜伏期越短病情就越严重,病死率也越高。早期的症状有宝宝出现哭闹、口张不大、吃奶困难等,随后还会出现面部肌肉紧张,牙关紧闭,口角上牵,呈“苦笑”面容,通常还伴有阵发性双拳紧握,父母可以看到宝宝上肢过度屈曲,下肢伸直,呈角弓反张状,呼吸肌和喉肌的痉挛还会引起青紫,甚至窒息。任何轻微的刺激都会诱发痉挛的发作,而且痉挛发作时患儿神志清楚。除了这些症状以外,在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过程中,还有并发肺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病情较为复杂。 四六风的病因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长4~8um,宽0.3~0.5um,周身鞭毛,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是本菌形态上的特征。繁殖体为革兰氏阳性,带上芽胞的菌体易转为革兰氏阴性。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后,可形成直径1mm以上不规则的菌落,中心紧密,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落,易在培养基表面迁徙扩散。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明显溶血环,在疱肉培养基中培养,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变黑,产生气体,生成甲基硫醇(有腐败臭味)及硫化氢。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形成吲哚,不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作用。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胞抵抗力强大。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钟。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有抑菌作用。 破伤风梭菌芽胞分布: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部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 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tetanospasmin)或称神经毒素(neurotoxin)。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在菌体内的痉挛毒素是单一和一条多肽链,分子量15万。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只在污染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一般不入血流。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毒素在局部产生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工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原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兴奋性异常增高)和横纹肌痉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