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多少度算近视,是很多家长都搞不清楚的问题。有人说:宝宝看视力表能看清1.0及以上,那就是正常的。但是带宝宝检查视力后,发现视力根本达不到1.0,家长一下子就急了!平时都有注意爱护宝宝眼睛,怎么突然就近视了呢?
一、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视力范围有差异
宝宝的视力发育是从远视眼发育到正视眼。通常,要等到宝宝6岁以后才能看清1.0及以上,在此之前达不到1.0的标准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宝宝用视力表检查视力时,正常可视范围是循序渐进的。
3岁:0.5~0.6,不低于0.4
4岁:0.7~0.8,不低于0.5
5岁:0.8~1.0,不低于0.6
6岁以上:1.0以上,不低于0.7
如果宝宝在对应年龄阶段低于下限值,或者两眼视力相差超过视力表两行,视力可能就出现了异常,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妈妈也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日常表现,来判断宝宝的视力是否有异常。比如,有如下几种表现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1、一岁后还有“斗鸡眼”的现象
2、看东西老眯眼或偏斜
3、抓取、捡拾东西较吃力
4、瞳孔发白
二、先天遗传0r后天环境,都有可能让宝宝近视
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宝宝一不看书二不玩电子产品,怎么就突然近视了?其实,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宝宝近视。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其中一方或父母双方有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那么宝宝近视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环境因素 :日常生活中有些容易被妈妈忽略的习惯,也可能是导致宝宝近视的原因。
1、床头挂件距离近:正常来说,床头挂件要在宝宝上方的30到50厘米,不要太近。位置也要时常变换,不要总在一个地方。不然宝宝老盯着眼球不动,会影响宝宝眼部肌肉和神经的协调功能。
2、开着灯睡觉:宝宝出生的头两年,如果开灯睡觉,可能会影响眼睛和焦距调节功能的发育,容易造成眼睛疲劳,从而影响宝宝的视力。
3、过早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器里存在大量短波蓝光,能穿透晶体和玻璃体,到达宝宝眼底的黄斑区,从而损伤黄斑区影响宝宝的视力。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8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要接触任何电子产品(视频聊天除外),2-5岁的宝宝每天使用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三、近视了要早做治疗,佩戴近视眼镜或ok镜
近视是可控不可逆的,而且近视的度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直到孩子的身体停止发育。不过,如果真的近视了,家长要尽早帮孩子做视力矫正,延缓度数加深。目前适合孩子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配戴近视眼镜,这是最安全的矫正方法,配戴眼镜能使宝宝获得清晰的远视力,还能减轻视疲劳,改善眼位和双眼视功能,不过需要整天戴着。
二是配戴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通过改变角膜弯曲度来矫正视力,只需要在晚上入睡时戴,不过对配戴者有一些限制,需要九岁以上近视或近视散光的孩子,包括一些角膜的医学参数要达标,而且还不能有炎症、重度干眼等眼部问题。
四、预防宝宝近视,注意饮食+用眼健康
虽然近视的产生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好的用眼习惯、控制好用眼时长和保证足够的户外时间,也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的发生。
控制用眼时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每阅读45-50分,眼睛要休息10分钟看看远处的物体。如果宝宝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可以每20分钟提醒TA向远处望20秒。另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给眼睛足够的时间休息,从而保护视力。
增加户外活动:有研究证明,适当增加宝宝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对预防近视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光线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从而抑制眼轴伸长,预防近视的发生。
刚出生的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发育,视力也不例外,宝妈们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一出生就能看清东西。因此,掌握检测新生儿视力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宝宝视力发育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宝妈可以检测宝宝视力发育状况的方法,可以参考一下哟!
一、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会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这就是瞳孔对光反射。
二、头眼协调动作。这很容易理解,比如当宝宝低头时,眼球会本能地向上转动,若是头向后仰,则眼球会向下方看。这是宝宝具有头眼协调能力的表现。
三、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
四、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
如果宝宝能通过以上四项检查,就表明新生儿的视力发育良好。
宝宝出生后各部位的发育有多重要,宝妈们都知道。了解新生儿视力的特点可以帮助宝妈了解宝宝视力发育的情况,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慌张。
新生宝宝的眼球前后直径比较短,视力发育不健全,仅有光觉或只感到眼前有物体移动。因此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会有反应,但由于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虽然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并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但是新生儿有活跃的感光能力,他能看到周围的事物,分辨不同人的脸,喜欢看鲜艳动感的东西。
一般来说,新生宝宝的眼睛约有23厘米的聚焦距离,如果想让宝宝看某样东西,最好放在这个距离内,同时这也是哺乳时妈妈的脸与宝宝眼睛之间的距离。当这个距离的物体发生缓慢移动时,宝宝也会随之轻微地移动眼睛。而且新生宝宝最喜欢看妈妈的脸,当妈妈注视着他时,他也会看着妈妈,这时是妈妈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
宝宝出生后,虽然眼的结构已经成形,但还是要靠后天的发育,宝宝的视力才能健全。因此了解新生儿视力发育的情况是很重要的。
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米,刚好是抱着他的人的脸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宝宝只能够感知光亮、形状和运动的物体,但还非常模糊。到1个月左右,宝宝就能持续地聚焦双眼,追踪移动的物体了。在宝宝探索这种新能力时,宝宝可能喜欢和你玩对视的游戏。两个月时,宝宝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和熟悉的大人的脸和衣服的颜色,但不能分辨深浅。3个月,宝宝能固定视线,基本能像成人一样聚焦,对颜色很敏感,能够区分红绿色,尤其是红色。到六个月时,婴儿的大脑把来自各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加以整合,帮助解读看到的信息。因此,当宝宝醒着时,可以抬手触摸他看到的喜欢的东西。九到十个月的宝宝,能看到小物体,并且能开始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一岁时,宝宝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立体知觉。2到5岁时,宝宝能判断出物体前后、大小、上下、内外、远近等空间。而到了六七岁时,宝宝就进入成人的视觉了。
宝妈可以按照以上的情况来对比一下宝宝的视力发育状况哦!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爸爸妈妈最大的愿望,所以都想给宝宝最好的成长环境。宝妈也要了解一下什么会影响新生儿视力?让宝宝的眼睛健康正常的发育。
首先,宝妈们要多多注意下宝宝的眼屎。因为新生儿眼屎多是个大问题,它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泪囊炎等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到新生儿的视力发育。其次,喜欢在宝宝的床头挂东西的宝妈也要注意。因为宝宝多是远视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别近,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这样时间久了,宝宝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而且用玩具逗宝宝时,也不要把玩具放在离眼睛太近的地方,否则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因此,一定不要随意用物品遮盖宝宝的眼睛。抱宝宝外出时,如果阳光太强注意遮挡阳光,避免强光刺激宝宝的眼睛。
母乳喂养的宝妈也要注意自己的喂奶姿势,因为长期固定一个位置喂奶,宝宝往往窥视固定的灯光,容易造成斜视,所以喂奶时最好不要长期躺着或一个姿势喂奶。此外,晚上睡觉最好是关灯,因为灯光太亮有可能导致宝宝睡不着觉。更有医学研究表明,婴儿睡眠时不关灯会增加孩子患近视眼的可能性。
相关知识点
排胎毒 | 新生儿皮肤脱皮 | 胎毛画 | 新生儿吐奶正常吗 | 新生儿吐奶 | 新生儿打嗝频繁 | 新生儿打嗝 | 新生儿鼻塞 | 新生儿洗澡 | 新生儿脐带护理 | 换尿布 | 抱新生儿 | 胎毒 | 新生儿脸上有小红点 | 新生儿晒太阳 | 脐带血 | 新生儿听觉 | 母乳性腹泻原因 | 新生儿体温正常情况 | 新生儿肚脐护理要点 | 胎毒症状 | 宝宝容貌 | 新生儿洗澡的护理要点 | 抱新生儿的方法 | 新生儿礼物 | 手足印 | 胎毛章 | 新生儿眼屎多 | 新生儿护理知识 | 新生儿鼻屎 | 剃胎毛 | 满月酒 | 新生儿吐奶块 | 新生儿便秘原因 | 胎毒原因 | 新生儿打嗝护理要点 | 马牙 | 新生儿用品 | 新生儿拉肚子怎么办 | 新生儿便秘怎么办 | 新生儿吹空调 | 给婴儿穿衣服 | 新生儿体温 | 育儿书 | 新生儿护肤 | 新生儿感冒可以打疫苗吗 | 胎毒护理要点 | 新生儿吐奶原因 | 新生儿拉肚子的原因 | 新生儿打嗝的原因 | 新生儿打喷嚏 | 新生儿生理现象 | 婴儿基础清洁 | 刚出生的宝宝要注意什么 | 漾奶 | 吸吮反射 | 觅食反射 | 无条件反射 | 拥抱反射 | 新生儿反应低下 | 足跟血 | 满月礼物 | 新生儿吐泡泡 | 新生儿保暖 | 新生儿惊跳反射 | 新生儿皮肤黑 | 新生儿肚子大 | 肚脐眼可以洗吗 | 肚脐眼里的泥能抠吗 | 肚脐眼臭 | 肚脐眼流水 | 怎样防止新生儿吐奶 | 宝宝头垢 | 新生儿黄疸指数 | 新生儿黄疸症状 | 新生儿肚脐护理 | 什么是胎毒 | 宝宝护理 | 母婴护理 | 拍嗝 | 前囟 | 呛奶 | 新生儿打嗝不止怎么办 | 新生儿护臀膏什么牌子好 | 新生儿必备清单 | 宝宝边吃奶边睡觉 | 宝宝不哭 | 宝宝不用奶瓶怎么办 | 宝宝出虚汗 | 宝宝打嗝能喂奶吗 | 刚出生婴儿注意事项 | 高危儿
相关网友问答
相关词条862
新生儿喂养| 新生儿护理|母乳保存时间 |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 新生儿睡眠 | 婴儿湿疹 | 母乳喂养的好处 | 初乳 | 喂奶姿势 | 脐带血 | 胎记 | 新生儿大便 | 早产儿 | 母乳喂养 | 痱子 | 婴儿吐奶 |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 婴儿发烧 | 婴儿补钙 | 乳牙 | 乳牙滞留 | 婴儿便秘 | 婴儿咳嗽 | 宝宝长牙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攒肚 | 新生儿黄疸 | 新生儿黄疸正常值 | 婴儿辅食食谱 | 母乳性黄疸 | 病理性黄疸 | 乙肝 | 唐氏综合症 | 新生儿肺炎 | 新生儿惊厥 | 脊柱裂 | 新生儿大便颜色 |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查询引导
孕育周刊 从怀孕到生子,各种知识全搜罗。 母婴检查 列举检查项目、时间、注意事项。 疾病防疫 多种母婴疾病护理及治疗全解读。 营养饮食 孕育饮食宜忌、营养功效供你参考。 保健护理 怀孕、产后、育儿保健护理知识。联系编辑:曾静波
联系邮箱:zengjingbo#pcbaby.com.cn(#改为@)
联系电话:020-38178288-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