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形性日光疹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遗传与地理环境可能是重要致病因素,大多数认为是由日光致敏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本病对紫外线照射引起改变的皮肤抗原的免疫致敏性,其致病光谱主要是中波紫外线,日晒过程及所承受照射量大小,不同病人其差异很大,部分病人有家族光敏史。
真皮乳头水肿,苍白淡紫,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周围显示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有的可见表皮改变为海绵水肿,表皮内水疱及个别坏死的角朊细胞,有的仅真皮浅层或深层血管周围火,而无明显乳头水肿。
本病好发于成年人,多在春末夏初季节发病,秋冬自然痊愈,皮损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以面及颈部多见,皮疹为多形性,病程约3~5个月,根据皮疹形态分为四型。
1.斑块型 皮疹为红色或暗红色片状或稍隆起的浸润性斑块,约有20~25mm大小,严重而时间长久者,可有周围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异色症改变,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自觉剧痒,此型多见。
2.多形红斑型 皮疹大小不等,边界清楚的红色或暗红色水肿性丘疹,边缘稍隆起。
3.湿疹型 皮肤潮红,肿胀,表面可见密集的针头至米粒大小丘疹,水疱,糜烂,结痂及脱屑,似湿疹样外观,有时呈苔藓样变,自觉剧痒,本型少见。
4.痒疹型 皮疹为红斑,米粒至绿豆大丘疹,结节,病程较久可呈苔藓样变,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自沉瘙痒,此型少见。
1、局部治疗
外出前可搽15%氧化锌软膏,5%二氧化钛霜,4%二苯甲酮洗剂或霜剂,二羟基丙酮及萘醌洗剂,皮质类固醇激素霜等涂搽,每日2~3次。
2、全身治疗
(1)抗组织胺药 赛庚啶2~4mg;扑尔敏4~8mg每日一次口服。息斯10mg;克敏能10mg每日一次口服。
(2)抗疟药 氯喹250mg每日2~3次口服,病情控制后减至每日1~2周后,间隔2~4天递关药量一次。硫酸羟基氯喹100mg每日1次口服,服药期间注意其副作用,后者比前者副作用轻。
(3)皮质类固醇激素 用于皮疹严重,特别是湿疹样烃的皮疹。可用强的松每日30~40mg口服,一周以后,病情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4)硫唑嘌呤 对严重光敏感者及湿疹样改变病人效果显著。有报导硫唑嘌呤成功治疗严重的多形日光疹,但作者认为该药不适合大多数病人,仅对非生育年龄,有严重多形性日光疹,对其他治疗无效的病人,采用硫唑嘌呤是一个短期的间隙疗法。剂量50mg,每日二次,一般2~4个月缓解。少数用6~8个月可停药。服药期间应定期复查白细胞、血小板及肝功。
3、光化学疗法 8-甲氧补骨脂素和长波紫外线(PUVA)照射,对活动期病变有效。照前二小时口服8-甲氧补骨脂素20mg,PUVA照射应从最小光毒量或1焦耳开始。如在春末夏初季之前照射亦有预防作用。
4、中医中药治疗 风湿型治则以散风清热为主,方剂可用荆防汤加减。血热型则以凉血清热为主,方剂用消风汤。湿疹改变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痒疹改变可用丹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化裁。
相关知识点
过敏体质 | 食物过敏 | 宝宝过敏怎么办 | 宝宝皮肤过敏怎么办 | 宝宝过敏性咳嗽 | 婴儿过敏性鼻炎 | 宝宝过敏性皮炎 | 婴儿奶粉过敏 | 蛋白质过敏 | 青霉素过敏 | 鸡蛋过敏 | 宝宝奶粉过敏 | 高敏体质
相关文章
相关词条695
宝宝身高体重标准表 | 婴儿喂养 | 母乳喂养多久最好 | 婴儿吐奶严重怎么办 | 宝宝肚子胀气怎么办 | 婴儿大便颜色 | 宝宝拉肚子有泡沫 | 婴儿打嗝 | 婴儿吃奶量 婴儿呕吐 | 宝宝拉肚子怎么办 | 宝宝长牙发烧怎么办 | 宝宝脸上长湿疹怎么办 | 婴儿抚触 | 婴儿发烧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 辅食100款 | 宝宝发烧38度怎么办 | 幼儿急疹 | 婴儿辅食食谱 | 睡眠不好如何调理 | 婴儿睡眠 | 宝宝晚上睡觉哭闹 | 婴儿奶癣 | 宝宝感冒咳嗽流鼻涕怎么办 | 小孩发烧39度怎么办 |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 小儿支气管炎 | 母乳喂养的好处 |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 | 厌奶期 | 婴儿米粉 | 婴儿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 宝宝过敏性皮炎 | 断奶方法 | 小儿肺炎 婴儿鹅口疮 | 诺如病毒 | 小儿推拿 | 疫苗接种时间表 | 乙肝疫苗 | 五联疫苗 | 流感疫苗 | 麻疹疫苗 | 流脑疫苗 | 婴儿枕头 | 婴儿理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