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建议妈妈至少到宝宝6个月大以后再和宝宝玩“躲猫猫”的游戏。因为小宝宝会因为有效注意时间较短而无法充分享受“躲猫猫”的乐趣。
1、6个月
喜欢“躲猫猫”的原因:
宝宝喜欢妈妈移开遮在脸上的双手时露出的笑容。
游戏细节注意:
尽量在把手从脸上移开时努力微笑吧。
2、9个月
喜欢“躲猫猫”的原因:
宝宝喜欢猜测当藏起来的妈妈再次出现时会带给他什么新的惊喜。
游戏细节注意:
可以在把手从脸上移开时变换不同的表情。
3、12个月
喜欢“躲猫猫”的原因:
现在宝宝已经开始尝试主动加入到游戏中了,他会在你用手遮住脸时试图推开你的双手。
游戏细节注意:
鼓励他推开你的双手,或者拿块纱巾蒙住头,以代替双手遮脸,并让宝宝完成掀开纱巾的工作。
第一,认识概念“暂时消失”。玩过躲猫猫的孩子能明白,被物体遮盖住的人事物,它们虽然不在视线范围内,但并不是真的消失,而是“暂时消失”;没有玩过这个游戏的幼年孩子,当妈妈盖住脸和他玩耍时,可能会开始害怕而哭泣。
第二,认识概念“不同的视角”。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躲猫猫游戏会帮助他们得到这样一种认识:并非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和他们眼中的一样。当然,这是深层次的认识了,和孩子一起游戏的大人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启发孩子去发现这个道理。
第三,认识概念“方位词、名词等”。躲猫猫时所需要的对话有哪些呢?“你藏在哪里了?是桌子的下面吗?还是电视机的后面?”这种玩中学,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桌子”、“电视”这些名词的概念,还有“下面”、“后面”这些较为抽象的方位名词。
当然,认识数数,学会等待,这个游戏的益处,越玩越值得探究了。
躲猫猫的游戏形式多样,不但可以让孩子找人,还可以找物。家长们可以设定一个寻宝探险的游戏环境,让孩子去寻找不同的物件,发现惊喜,这样,这个游戏玩的次数多了,也仍然可以保持新鲜有趣的感觉,还能提高亲子之间的亲密程度。今天就一起来玩躲猫猫吧!
宝宝一般在6~7个月期间就会开始和你玩,平常没事可以多给宝宝做些引导。
1、宝宝在6~7个月的时候就已经认识谁是爸爸妈妈了,如果是别人抱着,妈妈拍拍手,宝宝就会张开他的小手伸向你的方向哦!别人想从妈妈怀抱里接过去,宝宝紧紧的趴在妈妈身上表示拒绝。
2、一个人抱着宝宝,另一个人在身后左右两边叫宝宝,宝宝的头就会瞬间扭过来,和你玩躲猫猫。
3、你第一次在门后探出头,叫一声宝宝,宝宝就会看向你的方向。反复两三次宝宝就会一直盯着你的位置,等着你出现,有时宝宝还会倾侧身子去找你。
4、爱出门的宝宝,一看你带上腰凳,或者穿衣服就知道要出门了,会显得特别兴奋。
5、宝宝可能会开始故意的气你,比如吃着奶吃着奶,会突然松开,然后突然咬住,再松开,再咬住。
6、如果你逗他,他还可能故意去抓你的脸,所以做多表情的时候,建议脸放在安全区域。
7、会开始蹬被子,瞪不开还会生气。他的袜子,一会看不见就会被他自己脱掉了,所以我家宝宝一般都是一只脚穿着袜子,一只脚光着。
8、这个时段,宝宝也是会翻身的时候,妈妈可以示范着教给宝宝翻身。
一定要确定宝宝在看着你的脸
宝宝出生2~3个月之后,就会偶尔对人笑。如果妈妈们发现宝贝儿也开始常常在笑,就可以开始跟他玩藏猫猫啦~
首先,让宝宝看着你,然后,一边对宝宝说“找找妈妈在哪儿,找找妈妈在哪儿”,一边捂住自己的脸。然后从指缝儿中看看宝宝在干什么。如果发现宝宝在认真地看着你,就要轻轻地对宝宝喊声“妈妈在这呢!”。
然后,放开双手让宝宝再次看到你的笑脸。如果宝宝开心地笑了,就跟宝宝说说话,再轻轻拍拍宝宝的小身子,和宝宝进行情感交流。
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宝宝或许不会做出任何反应,不过,尽管宝宝有的时候连看都没有看,但是他已经完全感受到了妈妈的意思。作为和宝宝培养感情的一步,一定要有耐心不能着急。
如果妈妈用手捂起脸,怎么跟宝宝说话,宝宝也不感兴趣的话,就表明宝宝现在还不是能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让宝宝把注意力放在妈妈身上,就要多跟宝宝说说话,多和宝宝做一些情感的交流吧。
1、搞好玩具卫生。对于小一点的宝宝,他们只会用嘴去吃玩具,那么家长应该让玩具保持一个干净的状态,让宝宝更健康的玩耍。
2、注重玩具的适合性。不同年龄的宝宝有不同的玩具,你在选择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健康性。
3、介绍清楚,给其自由。在介绍玩新玩具以后,一定要给宝宝足够的空间,让其可以玩得更好,更自在,给其空间,让宝宝可以玩起来。
4、玩具不必多。在玩具的数量上不必要求很多,太多的玩具会让宝宝逐渐失去了兴趣,也会在选择的过程中不知所措,你一定要让宝宝有珍惜玩具的理念。
5、一起动手做。有的时候,家长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与宝宝一起搭积木,与宝宝一些折叠纸飞机等等。
6、引导宝宝多动脑筋。在一些开启智力的玩具方面,一定要引导好宝宝,让其可以去动手,去思考,从而让宝宝可以玩出有益的效果。
7、引导宝宝学会整理。玩具不能每次玩在地上一大堆,家长与宝宝一起整理,或者引导宝宝玩好后再整理完毕,不要随意的丢弃。
相关知识点
宝宝搭乐高 | 宝宝学轮滑 | 宝宝学形状 | 宝宝学颜色 | 宝宝学写字 | 宝宝学溜冰 | 宝宝玩滑板车 | 宝宝学穿鞋 | 模仿教育 | 电子产品 | 如何安抚宝宝情绪 | 灵敏度训练 | 时间概念 | 自我意识敏感期 | 宝宝怕黑怎么办 | 宝宝学数字 | 宝宝学汉字 | 宝宝学穿衣 | 宝宝学刷牙 | 宝宝学洗衣服 | 什么是学前教育 | 宝宝学画画 | 宝宝学吃饭 | 宝宝学喝水 | 宝宝学骑单车 | 宝宝学算术 | 3岁宝宝的教育 | 4岁宝宝的教育 | 5岁儿童教育 | 左脑开发 | 右脑开发 | 6岁宝宝教育 |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 怎样教育孩子 | 儿童色彩教育 |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 孩子记忆力差怎么办 | 儿童性格培养 |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 儿童性格内向怎么办 | 学龄前智力发育 | 资优生 | 儿童性教育 | 儿童心理学 | 情商教育 | 逆商 | 学龄前儿童认字 | 儿童学习电脑 | 智障儿童的特殊教育 | 儿童乘车安全 | 儿童家居安全 | 为什么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 孩子人来疯怎么办 | 儿童理财 | 单亲教育 | 表扬孩子 | 儿童孤独症 | 亲子阅读的好处 | 亲子阅读的方法 | 亲子阅读故事 | 亲子阅读选什么书好 | 幼升小面试 | 幼升小政策 | 幼升小辅导 | 幼升小择校 | 学写字 | 教育方式 | 挫折教育 | 特长教育 | 学围棋 | 性别教育 | 智障儿童学校 | 加减法口诀表 | 减数和被减数怎么区分 |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词条712
儿童营养食谱 | 吃什么对眼睛好 | 怎样才能长高 | 儿童换牙顺序图 | 手足口病 | 水痘 | 诺如病毒 |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 脂肪瘤的危害 | 腮腺炎传染吗 | 中耳炎 | 猩红热 | 扁平足 | 鸡眼 | 麦粒肿 | 甲沟炎 | 学前教育 | 孩子上幼儿园哭怎么办 |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 小学入学年龄 | 水痘的症状和治疗 |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 近视眼怎么恢复 | 弱视 | 四岁宝宝身高体重 | 正确的刷牙方法 | 儿童牙齿矫正 | 小儿地中海贫血 | 儿童骨骼发育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儿童口臭 | 龋齿 | 红眼病 | 疝气 | 小儿鸡胸 | 自闭症 | 肛裂 | 针眼 | 包茎 | 抽动症 | 脑瘫 | 记忆力 | 儿童心理学 | 口吃 | 儿童保险 | 感统失调 | 吃什么能长高 | 长高方法 谜语 | 学钢琴的最佳年龄 | 智力发育 | 幼儿简笔画 | 儿童笑话 | 儿童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