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计划生育相关的条件也放松了,而且有些家庭第一个孩子大了,有了多余的时间,好多家庭想要生二胎。毕竟两个孩子比一个孩子更令人满足,可是对于家庭条件一般或者工作比较忙的家庭,又有比较多的担忧。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要考虑到。到底二胎好不好呢?相信是很多父母所纠结的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探讨,一起综合分析比较一下吧。
一、生二胎的利好
1、二胎让宝宝不再孤独。
2、分担抚养老人的责任。
3、促进两个孩子相互的竞争。
4、避免过度保护和溺爱。
5、防止独生子女发生意外,成为失独老人。
二、生二胎的弊端
1、经济压力增大。
2、照顾两个孩子精力不足。
3、一份爱要分给两个孩子。
4、夫妻的“甜蜜”时光更少。
总结,生二孩的利弊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不尽相同的,可以说因人而异,应该全面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出正确决定。
大多数妈妈都会觉得第二次怀孕的时间过得飞快。不管是情感方面还是身体方面,每次怀孕都是不同的。第二次怀孕,妈妈一定要照顾好自己。那么,生二胎注意什么呢?
1、关注身体变化
①妈妈多半会发现自己这次比上次显怀的时间早,而且感觉到宝宝胎动的时间也比怀第一个宝宝时早几周。
②对很多女性来说,怀二胎时孕吐都没有上次那么严重。不过,当然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你第一次怀孕时出现过的静脉曲张、痔疮或者漏尿等症状可能还会发生,但至少你这次更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③你可能发现你的骨盆关节痛得比怀第一个宝宝时更早、更厉害。再次怀孕使你的骨盆关节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在这次孕期里,你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姿势。
④如果你第一次怀孕时有并发症,比如妊娠糖尿病或者产科胆汁淤积症,第二次怀孕很可能还会得这些病。不过,你现在知道自己需要吃哪种饮食、服什么药物以及看哪位专家了,所以你和医生都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你的病情。
2、注意情绪变化
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这次很担心会再发生第一次怀孕或生产时出现过的问题。也许上次这些问题解决的时候,你已经把这些不好的经历都藏到记忆深处了,但是由于再次怀孕,这些经历又重新浮出水面。
3、做好思想准备-身材问题
对于很多待产妈妈来说,产后身体的恢复很是头疼。一胎说不定已经很折磨你的身材,为了从产后恢复到从前你也已经尝试过多种努力,如果再让你受一次折磨,不知道你还有没有那么兴奋。
4、更正观念-男孩女孩都是宝
在很多老人的眼里,她本来就是因为你第一胎就生了个女儿,所以再让你生,想让你生个儿子,这或许也是你的初衷。
5、避免催生或引产
部分医生认为曾经剖腹的产妇,自然产时可能发生子宫破裂的并发症,生产过程中,曾经被缝合的子宫伤口,会无法承受子宫剧烈收缩的压力而破裂,可能会导致母亲与胎儿的危险。
第一胎剖腹产的产妇不要试着去催生,让产痛的过程自然发生,如果过了预产期还没有生产的征兆,即使产妇试着想要生产,也不建议催生或引产,以免增加生产的风险。
相关知识点
二胎新政策 | 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 | 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 | 二胎政策何时全面放开 | 生二胎退独生子女费 | 各省二胎新政策 | 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 | 二胎准生证 | 单独家庭二胎 | 二胎生育险报销标准 | 2014单独二胎 | 生二胎有哺乳假吗 | 二胎产假多少天 | 生二胎新政策 | 单独二胎间隔 | 单独二胎新政策 | 单独家庭生二胎 | 二胎准生证有效期 | 再婚生育二胎新政策规定 | 再婚单独二胎生育政策 | 2015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 北京二胎新政策 | 广东二胎新政策 | 天津二胎新政策 | 江苏省二胎政策 | 上海二胎新政策 | 湖北二胎新政策 | 山西省二胎新政策 | 河北二胎新政策 | 四川省二胎 | 河南二胎新政策 | 江西二胎新政策 | 山东省二胎新政策 | 吉林省二胎新政策 | 湖南二胎新政策 | 浙江二胎新政策 | 黑龙江省二胎新政策 | 重庆二胎新政策 | 陕西二胎新政策 | 安徽二胎新政策 | 辽宁省二胎新政策 | 国家允许生二胎吗 |
相关文章
相关词条805
全面二孩 | 计划生育新政策 | 生男生女早知道 | 生男生女预测 | 双胞胎的形成 | 准生证 | 高龄产妇生二胎 | 取环后注意事项 | 计划生育| 二胎生男生女 | 二胎新政策 | 不孕不育 | 卵子 | 精子 | 什么时候是安全期 | 怎样才能怀孕 | 受孕过程 | 清宫图生男生女表 | 最佳生育年龄 | 孕前检查 | 如何快速怀孕 | 怀孕前的准备 | 排卵期 | 安全期 | 2016年放开二胎 | 生男孩的科学方法 | 生男孩的秘诀| 试管婴儿 | 试管婴儿费用 | 人工授精 | 酸性食物 | 碱性食物 | 叶酸片什么时候吃| 卵巢囊肿 | 结婚证 | 叶酸 受精卵着床 | 艾滋病 | 宫寒 | 卵巢早衰 | 生男孩月份 | 尿道炎 | 异卵双胞胎 | 龟头炎 | 蚕豆病 | 地中海贫血查询引导
联系编辑:曾静波
联系邮箱:zengjingbo#pcbaby.com.cn(#改为@)
联系电话:020-38178288-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