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学龄前儿童)的同理心
收藏一个年幼的孩子不愿意放弃他的玩具,因为他的玩具几乎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他让另外的孩子玩他的玩具,他就不确定这些玩具是否还属于自己,以及是否还能拿回来。分享的过程要求孩子在情感和智力层面建立新的认识。
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经历的每个阶段都加强了他的分享能力。
1、他拥有所有权。“这是我的!”年幼的孩子必须首先认识到他拥有某些东西。这些所有物是他本人的延伸。在给予和分享过程开始之前,一个孩子必须从拥有私人物品中获得安全感。
2、他的世界变得更宽广。“这是你的。”孩子开始意识到他周围的事物并不全归他所有。他对其他人也开始有了新的认识。你会听到他开始重复念叨诸如“妈妈的钥匙”“爸爸的汽车”,或“詹妮的溜冰鞋”。他明白了有些东西是“我的”,有些“不是我的”。
3、时间非常重要。“妈妈,要多久?”鉴于他的一天曾经像永远那样长,孩子现在已经可以理解诸如“几分钟就好”或“数到10就行了”的说法。对时间最初的理解让年幼的孩子可以和他珍贵的财产短暂分开——有时候还是犹豫不决——但他明白这个东西还将会再度属于他。
4、朋友是必不可少的。“有人来玩儿。”蹒跚学步的幼儿和3岁的孩子倾向于并排玩耍(也称平行游戏),但很少会玩在一起。大些的学龄前儿童开始渴望友谊。在孩子们发展自己的小社会时,他们逐渐领会到围绕着诸如公平/不公平、给予/获得、正确/错误这些理念的相关规则。他们学习到了社交互动中的相互迁就关系。年幼的孩子意识到,虽然玩具是他的,但他的朋友可能也喜欢。他也明白朋友只是玩一会儿,接着就会还给他。
在这个阶段,分享是对他人产生意识的证据。在年幼时需求和性格都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不会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相关词条
相关词条712
儿童营养食谱 | 吃什么对眼睛好 | 怎样才能长高 | 儿童换牙顺序图 | 手足口病 | 水痘 | 诺如病毒 | 白血病的早期症状 | 脂肪瘤的危害 | 腮腺炎传染吗 | 中耳炎 | 猩红热 | 扁平足 | 鸡眼 | 麦粒肿 | 甲沟炎 | 学前教育 | 孩子上幼儿园哭怎么办 |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 小学入学年龄 | 水痘的症状和治疗 |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 近视眼怎么恢复 | 弱视 | 四岁宝宝身高体重 | 正确的刷牙方法 | 儿童牙齿矫正 | 小儿地中海贫血 | 儿童骨骼发育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儿童口臭 | 龋齿 | 红眼病 | 疝气 | 小儿鸡胸 | 自闭症 | 肛裂 | 针眼 | 包茎 | 抽动症 | 脑瘫 | 记忆力 | 儿童心理学 | 口吃 | 儿童保险 | 感统失调 | 吃什么能长高 | 长高方法 谜语 | 学钢琴的最佳年龄 | 智力发育 | 幼儿简笔画 | 儿童笑话 | 儿童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