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新生儿百科 / 新生儿护理 / 新生儿体温 /宝宝量体温哪里最准

宝宝量体温哪里最准

收藏

季节交替之际,气温多变,宝宝稍不注意就感冒发烧。有不少妈妈会有这样的疑惑,在家量体温和在医院量的体温,数值经常有出入,在家测39℃,到了医院又变成了38℃。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体温本身一天内也是有波动的,大约在1℃左右。另外,在体温测量过程中,还有许多小细节也会影响准确度,一起来了解一下。

1、测量的部位的影响

不少家长认为,给宝宝测量体温经常测“不准”,首先就将责任怪罪于体温计。事实上,宝宝的身体的不同部位,体温的正常范围是不一样的,比如:

腋温正常范围:36-37℃

肛温比腋温高约0.5℃,即36.5-37.5℃

口温比肛温低0.3-0.5℃

一般来说,肛温是最接近人体温度、最准确的,但由于体温计需要插入宝宝肛门,会造成宝宝不适,有体温计折断或损伤宝宝肛门黏膜的风险,同理,口温也是,所以,一般不建议选择测肛温和口温,一般建议选择测量腋温或耳温,更安全和方便。

2、测量的工具的影响

使用的测温工具不同,体温准确度的影响因素也不一样。常用的体温测量工具有:水银温度计、耳温枪、额温枪和电子体温计。

(1)水银体温计相对比较准确,但美国儿科学会不建议使用,主要是因为水银温度计有摔碎和引起宝宝汞中毒的风险。

(2)额温枪会受到室温(空调、暖气)、皮肤潮湿程度等因素影响体温准确度,所以测量时应该注意室温大约在25℃左右、皮肤干燥的状态下,结果会更准确。

(3)耳温枪不适合6个月以下的婴儿,测量时必须要把耳道拉直了,最好固定一只耳朵测量,另外,耳垢会影响体温准确度,测量前要注意清洁宝宝的耳垢。

(4)电子体温计读数清晰,携带方便,测量时间短,但会受到喝冷水或热水、剧烈运动、洗澡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以上活动的话,建议等待30分钟后再测量,数值会更准确。

总的来说,不推荐宝宝使用水银温度计,额温枪、耳温枪的价格相对比较贵且使用要求比较高,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操作简便,性价比更高。

网友问答

宝宝体温计现在哪里有卖的?到处都买不到。

可以在乐友看看,我家楼下就有一个乐友,我是在那里买的,他们家每天84消毒,可以去店里买。

mb46449551   

怎样做好宝宝的身体检查工作?请问入园后每天都要量体温吗?

当孩子离开托幼机构的时候,家长自己可以做一些检查。每日基础的健康检查能够避免和早期识别孩子出现一些疾病的情况。建议托幼机构每天都要对孩子的健康做一些基础检查。量体温,还有观察孩子有没有异常症状。观察孩子行为有没有和平时不一样,看起来外观上会不会跟平时不同。

李洁玲医生   

给孩子量体温的时候孩子不小心把水银温度计弄破了怎么办呀,要不要带宝宝去看医生呀。

您好,家庭在遇到体温计破碎后,首先要及时清理。同时要进行开窗通气,加快汞蒸气的流通扩散。“将水银收集起来后,放进可密封的瓶中。同时开窗通风,尽量避免皮肤和水银接触。如果房间内含有汞蒸气,可用碘加酒精点燃降低空气中汞蒸气的浓度。还可用10%漂白粉液体冲洗被汞污染的地面。

李秀梅专家   

宝宝刚满10天,量体温37 ℃,新生儿体温是多高正常的?

新生儿正常体温为36.5-37.4 ℃,通常只有当体温高于正常并持续1小时以上才有临床意义。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新生儿因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而体温调节功能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李其专家   

亲们给宝宝买的是哪种体温计?怎么测量体温比较准?

你好,只要宝宝配合都是比较准确的,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择;一般使用较多的有口腔体温计、腋窝体温计和直肠体温计等;不同的体温计测量温度也不一样,一般正常体温参考值:口腔体温范围36.7℃~37.7℃之间、腋窝温度范围36.0℃~37.4℃之间、直肠温度范围36.9℃~37.9℃之间,超过这些正常值即为发烧。

言卓妈   

宝宝测量体温多少是正常?多少需要治疗?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孩子的体温在36.9-37.5度都是正常的,建议你密切观察孩子的身体体温变化,如有异常,积极对症治疗就可以了。治疗期间需要给孩子多喝水。

猪头肉珊珊   

7个月宝宝发烧不同部位测量体温相差如此之大为什么?

与体温计有关,还是与测量方法有关。实际上,左侧耳温高于右侧耳温和腋温,就说明婴儿患有左侧中耳炎。局部发炎,出现“红、肿、热、痛”,温度应该增高。

李洁玲医生   

给宝宝测量体温36.2有没有问题?

你好,是正常的,宝宝的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5度,不用担心,祝宝宝身体健康

无极好   

宝宝剃了光头,但是感觉他的头好烫,可量体温又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

越小的婴儿头部散热所占全身散热的百分比越高。新生儿头部散热占全身散热的50%。为何孩子头爱出汗?就是因为头部散热多的缘故。给孩子剃头后,摸着孩子头皮较热,这是自然的现象,家长不要紧张了。

家庭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