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百科 PCbaby首页 / 亲子宝典库 / 孕育常识 / 正文

给孩子“贴标签”的害处

2023-01-12 21:09:53出处:PCbaby作者:佚名

我要分享

  “你是男孩应该喜欢蓝色”、“你怎么这么笨”、“动作慢吞吞,像个蜗牛”……诸如此类的话经常出现在部分家长的嘴里,虽然家长觉得没什么,但是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伤害,甚至会造成心理阴影。那么,给孩子“贴标签”的害处都有哪些呢?

给孩子“贴标签”的害处

  1、容易滋生自卑情绪。一旦孩子被贴上负面标签,就会从心底认可这种标签效果,然后就会变得越发自卑和内向。特别是当身边的人比如父母也默默认可了这种标签,如果再要想改变孩子认可,那会非常的难。

  2、遏制孩子的无限可能。成长型思维认为人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而固定性思维认为人的能力是天生的、相对固定的。贴标签就是典型的固定性思维,标签将孩子的能力、性格,素质等完全固化,钳制住孩子变化的可能性。

  3、遇事爱逃避,渐渐成为像鸵鸟一样。负面标签就像咒语一样,孩子不幸被贴上各种标签的话,他们就害怕突破这些界限,从而停留在原地再也不会有进步的空间,无论遇到什么事,他们只想逃避和推卸责任。如果事情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他们想像中的模样,就会想像鸵鸟一样选择逃避,视而不见已经发生的事情。

  4、使孩子叛逆。很多家长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假思索,总是用一些恶言恶语伤害孩子。比如当孩子做错了,就会说,你是猪脑袋呀!这样的话,父母可能脱口而出,可对孩子来说记忆犹新,孩子会觉得父母都在贬低自己,别人又怎么会看得起自己呢?所以在很多状况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叛逆,甚至很多时候还会和父母反击,在对待别人的时候,也会出现这种沟通不顺畅,或者恶言伤害人的行为。

为什么不能给孩子贴标签

  父母给孩子贴标签的时候,往往会做出如下的判断:

  第一,父母只注意到了符合自己期待的这个标签信息的行为,而与期待不符的便加以忽略。

  第二,碰到模棱两可的信息,父母会习惯性的朝符合自己认知的这个标签的方向进行解读。

  第三,父母由此会产生一种预期,即预期孩子表现出更多与这个标签相符合的特定行为并予以关注,而这个预期本身就会使孩子表现该行为的几率增加(因为孩子为了吸引父母的关注而故意的做出这种父母更加关注的行为)。这种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自我实现的预言”。

  表扬孩子努力,他会知道能力是变化的,只要努力,就可能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而被夸奖聪明的孩子会逐渐觉得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为了维护自己的聪明形象,他会减少尝试,不敢探索,只在自己熟悉的、确定的领域内去实践。

  再反过来看我们给孩子贴标签的做法,这其实就是很典型的固定性思维,认为孩子的能力、素质等是固定的,而实际的情况是孩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是有无限可能的。

账户未绑定手机号

绑定 ×
绑定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