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其他 / 尿布疹的护理步骤

尿布疹的护理步骤

西医治疗

1、药物疗法:

(1)达克宁霜

用法:臀部冲洗后以柔软纱布擦干,将药膏均匀涂在宝宝的臀部,每日3—4次,病程7—10天。

(2)红斑性损害可勤扑粉剂,

可选用一些扑粉剂,如硼酸滑石粉,氧化锌扑粉,松花粉或伏龙肝研细外扑及炉甘石洗剂。糜烂时可用代马妥油膏或紫草地榆油膏外用。

(3)2%硼酸水或复方硫酸铜溶液

若有渗液时可用2%硼酸水或复方硫酸铜溶液局部湿敷。

(4)有细菌感染时

可加入适量的抗菌药,或者有念珠菌感染时可按比例口服制霉菌素50万u,2—4次/日;克霉唑2片,2—3次/日等,具体事项遵医嘱。

2、物理疗法

(1)电灯照射治疗

首先保持尿布干燥、柔软和清洁。可用棉球沾清洁温水轻轻先洗净患处,用60—100W普通电灯泡照射或聚光灯,灯泡距宝宝患处约35—40cm,每次照射20—30分钟,至皮肤微发热为止,每隔3—4小时照射1次,至患处恢复正常

(2)电吹风

采用450W的电吹风机,吹风时机口对皮损约14—16cm,皮损部位表面温度约38℃,每次5—8分钟,可轻度转动。吹风前患儿臀部、会阴及大腿内侧需用温水清洗干净。轻度,每日1次,中度每日2次,重度每日2次。

中医治疗

1、中成药药膏:京万红烫伤膏

用法用量:每次便后洗净患处,忌用塑料布包扎,使患部保持干燥,擦京万红2—3次/日。轻者1—2天愈,重者2—4天愈。

2、中药方剂

原理: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方剂:健脾除湿丸加减。

党参15g,生苡仁30g,山药30g,芡实15g,黄柏10g,白术10g,茯苓30g,枳壳10g,苦参10g,紫草10g,马齿苋15g,车前草30g,银花3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若大便干结加胡麻仁6g,当归20g;瘙痒甚加白蒺藜10g,地肤子10g,蝉蜕10g;气虚加生黄芪15g。

3、验方

(1)新鲜马齿苋250g,煎水温敷,1日2—3次。

(2)密陀僧5g,铅丹10g,煅石膏10g。将上方研面混匀装瓶备用,用药棉蘸之外扑患处,每日1—3次。

(3)中草膏

方剂:一见喜50g,黄柏120g,当归120g,生地120g,紫草120g,植物油250g,樟脑100g,凡士林500g。

制法:将药物浸入油中,浸10天,再熬枯去渣,加凡士林熬数沸,趁热投入黄蜡500g,后下樟脑,搅拌均匀,冷凝成膏,调匀外敷患处,1日1次。

(4)祛湿散

方剂:川黄连30g,川黄柏240g,黄芩100g,滑石120g,生石膏50g,炉甘石100g,冰片2g。将上药粉碎研生面,装瓶备用,用时于尿布湿的地方撒均匀,1日2—3次。

查看详情

相关知识点

新生儿吐奶护理要点 | 新生儿吐奶症状 | 宝宝受凉吐奶护理要点 | 宝宝受凉吐奶症状 | 婴儿大便次数护理要点 | 婴儿安抚奶嘴选用要点 | 春捂秋冻护理作用 | 婴儿头部按摩手法护理作用 | 婴儿晒太阳正确做法 | 婴儿不大便原因 | 宝宝皮肤过敏症状 | 婴儿大便次数正常情况 | 母乳性腹泻护理要点 | 春捂秋冻护理步骤 | 婴儿理发的护理步骤 | 新生儿大便颜色注意事项 | 婴儿溢奶注意事项 | 新生儿大便颜色护理要点 | 婴儿理发的正确做法 | 臀部护理正确做法 | 手足口病 | 月经不调的原因 | 宫外孕 | 葡萄胎 | 宝宝长痱子的护理步骤 | 宝宝长痱子的症状 | 宝宝长痱子注意事项 | 宝宝长痱子护理要点 | 婴儿吹空调护理作用 | 新生儿吐奶注意事项 | 宝宝大便干燥注意事项 | 宝宝大便干燥护理要点 | 宝宝大便干燥原因 | 新生儿便秘注意事项 | 新生儿便秘护理要点 | 新生儿便秘症状 | 婴儿抚触注意事项 | 宝宝大便绿色护理要点 | 婴儿抚触护理要点 | 婴儿抚触护理步骤 | 婴儿晒太阳护理步骤 | 婴儿晒太阳注意事项 | 婴儿晒太阳护理要点 | 宝宝大便绿色注意事项 | 婴儿大便次数注意事项 | 给新生儿洗澡的正确做法 | 尿布疹的护理要点 | 宝宝皮肤干燥的注意事项 | 宝宝皮肤干燥的护理要点 | 宝宝皮肤干燥的护理步骤 | 婴儿头部按摩手法注意事项 | 换尿布的正确做法 | 新生儿大便颜色喂养要点 | 婴儿溢奶护理要点 | 新生儿大便次数注意事项 | 新生儿大便次数护理要点 | 新生儿大便次数喂养要点 | 婴儿大便颜色注意事项 | 婴儿头部按摩手法护理要点 | 婴儿头部按摩手法护理步骤 | 婴儿大便颜色护理要点 | 胎毒注意事项 | 婴儿不大便注意事项 | 换尿布的护理步骤 | 新生儿洗澡注意事项 | 新生儿洗澡的护理步骤 | 春捂秋冻护理要点 | 婴儿理发护理要点 | 尿布疹注意事项 | 宝宝吃奶睡觉护理要点 | 宝宝吃奶睡觉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