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生病大概是所有宝妈最头疼的一件事,心急则乱,这种情况下,宝妈们喂药时难免会犯错。接下来就来看看有哪些可以避免的。
一、用武力喂药的方法是错误的!
捏鼻子喂药:很多宝妈觉得捏住鼻子就不会觉得那么苦,所以捏住鼻子给宝宝喂药。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呛咳,可能会引发肺部感染甚至窒息。除此以外,宝宝的鼻黏膜和血管都很脆弱,容易被捏破损。
强行灌药:宝宝在抗拒吃药的情况下,可能会挣扎会哭闹,如果此时强行灌药,可能会导致其呛咳,如果药水进入了气管再到肺部,可能会导致吸入性的肺炎,严重的话会导致窒息。而强制灌药后,宝宝可能会留下阴影,下次想他吃药就更难了。
小贴士:如果宝宝在1岁以上,发生呛咳或窒息的情况,要立刻用双手环抱宝宝腹部,把宝宝的背贴紧你的腹部,用力挤压宝宝的腹部,同时使其弯腰,反复几次直到排出气道的异物;1岁以下则应把宝宝放在桌面上,双指快速按压胸部中央,或者让宝宝趴在妈妈的大腿上给TA拍背,每拍5次看一下情况;如果没有效果,则要立即送往医院。
二、不要把药掺在这些里面给宝宝吃!
用母乳配药:宝妈觉得宝宝对母乳挺喜欢的,于是把药混在母乳里喂服,这样做其实会影响药效,还会因为母乳混进了其它味道而让宝宝抗拒母乳。
顺带一提,也不要选择用奶瓶给宝宝喂药,看似方便了,其实很不好。因为用了奶瓶喂药,会使宝宝对奶瓶有抗拒性,接下来无论是喂奶和喂药可能不会那么顺利。
用牛奶配药:把药混在甜甜的牛奶里看起来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药都可以混着牛奶服用。比如牛奶会降低一些抗生素活性,影响止泻药的药效,对一些铁剂药物也不好,因为会使铁沉淀。
用果汁配药:很多宝妈相信用果汁配上磨好的药粉宝宝一定能很快吃下药,但是这种方法也不可取的。果汁配药,里面富含的维生素可能会对药物产生一定的影响,而有的药物本身在液体中也不稳定,混着吃会影响药效。
混在食物里吃下去:一些宝妈则干脆把药混在食物里喂服了,这样的隐患也是多多,可能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会和药物互相作用,而像一些要求空腹服用的药,混着食物吃可是会影响其药效的。
三、不要随便改变药物的性状!
药片都碾成粉、剥开胶囊来喂药:有些宝妈觉得胶囊、药片太难喂,于是剥开胶囊、把药片磨成粉来喂服。但这样是不行的,除非经过医生的同意。像肠溶片、肠溶胶囊等缓释制剂,一旦掰开磨碎,就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药物,增加了药物的毒性反应,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会有危险。
希望各位宝妈们避开上面的错误,正确给生病的宝宝喂药,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孩子病了就要吃药,可是有许多家长无奈地选择了输液为孩子治病,因为给孩子喂药实在太困难。因此门诊上常常有家长不管孩子的病是轻是重都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尽管他们也知道输液会有许多不良后果。这里介绍给大家一些喂药妙招和对家长的建议:
喂药水类的药物
1、妈妈采取坐姿,让宝宝半躺在妈妈的手臂上。
2、妈妈用手指轻按宝宝的下巴,让宝宝张开小嘴。
3、用滴管或针筒式喂药器取少量药液,利用器具将药液慢慢地送进宝宝口内。
4、轻抬宝宝的下颌,帮助他吞咽。
5、将所有药液都喂完后,再用小勺加喂几勺白开水,尽量帮助宝宝将口腔内的余药咽下。
喂片剂类的药物
1、将片剂碾碎,并捣成散粉状。
2、取适量粉末倒在小勺上,并在药粉上撒少许糖粉,用以遮盖药粉的味道。
3、让宝宝张开小嘴后,将药粉直接送入口中。
4、取装有适量白开水的奶瓶给宝宝吮吸,以利于宝宝将药粉咽下。
5、给宝宝吃一块小饼干,以减少药在嘴里留下的苦味。
如何给婴幼儿喂药
对于1岁之内的小婴儿使用小滴管喂药最适宜。喂药前围上围嘴,旁边预备好毛巾,将小滴管吸进药(可以混入少许白糖)后,伸进孩子的嘴里,滴管嘴放在一侧颊粘膜和牙龈之间将药少量挤进,待孩子吞咽后再继续喂下一口,吃完药后在喂上几口水,用毛巾擦干净嘴角,然后亲亲和夸奖孩子。
注意事项
吃药前一定要核对药物名称、药物剂量、使用说明、有无禁忌、是否在保质期内,准确无误后方可喂孩子;如果是液态制剂吃前一定要摇匀后再吃;药片研碎后倒入少许水,调成混悬状备用。吃完药后注意如何保存,防止由于保存不当引起药物变质。
喂药时不要采取撬嘴,捏紧鼻孔,强行灌药,这样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感,孩子挣扎后很容易呛着孩子引起误吸。尤其是一些油类的药物更要慎重,防止呛后引起吸入性肺炎。
不要在孩子张口说话或者大哭时突然喂药,这样很容易随着孩子的吸气而将药物误入气管。
药物不能与果汁、牛奶、豆浆、饭菜等食物一起同服,除非有特殊需要。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引起药物与食物间的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的药效。
给宝宝喂药的技巧
如何给宝宝喂药
许多家长采用捏鼻灌药法:用拇指和食指将孩子的鼻子捏住,当孩子张嘴呼吸时把药灌入,这种方法灌药虽然简单,但因小婴儿吞咽功能不完善,会引起呛咳和呕吐。要让孩子比较轻松地吃药,姿势一定要正确:先把孩子的头抬高,让脸侧偏,然后用勺或吸管从下颌部(口腔靠下牙的一侧)伸进去将药慢慢喂入,勺或吸管不要急着拿出来,等孩子把药吞下了再拿出来。若是片剂切记要弄碎再喂给孩子吃,否则易误吸入气管。
建议家长:当小孩长到3~6个月大时,要适当给他们喝多种口味的果汁和汤水,像苦瓜汁、番茄汁、西洋菜汤、芥菜汤(汤要是滚汤,里边不加盐)等,略略有些酸或苦味,让孩子慢慢适应不同食物的味道,等到生病吃药的时候,自然就不怕苦了。另外,家长什么东西都带头吃,对孩子也有很好的影响。
当宝宝到了3岁后,多半已经自己用勺吃饭了。这时宝宝生病,除非身体很虚弱,如果精神和食欲还不错,就鼓励宝宝自己吃药并给予赞扬和奖励。一旦宝宝觉得自己吃药是很勇敢的事,今后就不害怕吃药了。不过,这有赖于从小的潜移默化。
建议家长:当宝宝不愿意吃药时,家长不能采用简单的妥协方法,不要想着宝宝不肯吃药就算了,生病可以打针、可以输液,结果强化了孩子不吃药的想法,毕竟打针的副作用和风险性要比吃药高很多。有的家长则把吃药当成惩罚手段,平时宝宝不听话就吓唬说要吃药,还强调是苦药,宝宝就会认为药是很苦的,当然更加不愿吃药。
相关知识点
板蓝根颗粒 | 柴胡疏肝散 | 储存药物 | 家中常备药 | 成人常备药 | 宝宝常备药 | 外出旅游常备药 | 十滴水 | 板蓝根 | 吗丁啉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 抗生素 | 扑尔敏 | 泡腾片 | 保济丸 | 豆蔻膏 | 风湿膏药 | 风湿灵 | 整肠丸 | 活络油 | 风湿酒 | 万金油 | 清凉油 | 老虎油 | 红花油 | 狮子油 | 西瓜霜 | 止咳药 | 潞党参膏滋 | 柴胡滴丸 | 北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 复方丹参片 | 小柴胡颗粒 | 红药水 | 紫药水 | 穿心莲片 | 夏枯草颗粒 | 小柴胡汤丸 | 小金丸 | 盐酸克伦特罗 | 维肤膏 | 同位素是什么 | 什么是同位素 | 类固醇药膏 | 安宫黄体酮的作用 | 白马寺消痛贴 | 白马寺痛消贴 | 奥硝唑胶囊 | 奥氮平片的功效和作用 | 安乃近的作用 | 安体舒 | 葵花小儿化痰止咳颗粒 | 甲磺酸溴隐亭片 | 精氨酸阿司匹林 | 开瑞坦副作用 | 开塞露怎么使用 | 开塞露怎么用便秘 | 糠酸莫米松乳膏 | 痱子水 | 酚氨咖敏片 | 复方红豆杉胶囊 |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作用 | 复方鹿仙草颗粒 | 复方枣仁胶囊 | 高锰酸钾的功效 | 谷维素片的作用 | 固元膏的副作用 | 鲜竹沥口服液 | 小儿感冒颗粒 | 小葵花止咳糖浆
相关网友问答
相关词条709
丙烯颜料怎么洗 | 指甲油怎么洗 | 雪地靴如何清洗 拔牙后注意事项 | 干燥剂有毒吗 | 羽绒服怎么洗 马桶堵了怎么办 | 夫妻生活 | 白醋泡脚 | 蜂蜜减肥 蜜蜂蛰了怎么办 | 隐形眼镜 | 牙齿矫正 | 仰卧起坐 火车能带白酒吗 | 食物中毒 | 春季养生 | 喝柠檬水 刮痧好处和坏处 | 脚底长水泡 | 藏红花泡脚 | 春游 出国旅游的手续 | 坐飞机流程 | 加湿器危害 | 壮阳 烫发后几天洗头 | 膏药怎么洗 | 泡脚的好处 | 洗牙 脖子上小肉疙瘩 | 桑葚怎么洗 | 草莓怎么洗 | 白发 晒伤后怎么处理 | 蓝莓怎么洗 | 余额宝转出 | 戒烟 三伏天 | 拔火罐 | 空调病 | 中暑急救 | 女性更年期 黑眼圈 | 蒸脸器 | 乳头痒 | 手指脱皮 | 眼睛红血丝查询引导
联系编辑:曾静波
联系邮箱:zengjingbo#pcbaby.com.cn(#改为@)
联系电话:020-38178288-4051